這是農錦小編為您分享的冷鏈物流專題文章;
本文共:1982字
閱讀時長約:9分鐘
?“近年來,隨著我國城鎮化的發展,消費升級的帶動,電商市場呈現出了井噴式的發展,隨之冷鏈物流行業也迎來了一次行業‘大考’,據相關資料考究、未來的冷鏈物流將向精細化、智能化、平臺化趨勢發展,如果企業不能及時跟上這個大趨勢,必然會被市場淘汰。

電商市場空間巨大,但盈利不盡人意
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,居民也深刻體驗到了電商渠道商品的豐富度與送貨上門的便利性,此后、對生鮮商品也產生了同樣的需求。我國最早的生鮮品類電商易果生鮮成立于2005年,此后各種類型的生鮮電商紛紛涌現,但由于商業模式、消費者體驗等多方面的缺陷,生鮮電商滲透率始終不高。
有數據顯示,雖然生鮮電商的電商滲透率已從初期的不到1%,到如今滲透率2%~3%,但對比整個電商行業20%以上的滲透率,市場空間巨大,可以說生鮮電商是僅存的還沒有被電商巨頭充分滲透的萬億元行業。
據調研“目前我國的生鮮電商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阿里巴巴的‘天貓超市+易果+盒馬鮮生’,他們以"盒馬模式"輸出三江購物、新華都和大潤發。還有京東以自營生鮮為中心,線下投資了社區生鮮‘錢大媽’和自營籌建7Fresh,在全球供應鏈上積累力量。此外,超級生活互聯網大平臺美團點評開出"掌魚鮮生"APP等也都是相對比較有實力的電商?!?/span>
另據統計,2016年以來,已有鮮品會、菜管家、美味七七等十幾家生鮮電商陸續倒閉,而不久前,主打水果O2O的許鮮也無法正常運營。中國農業生鮮電商發展論壇發布的數據顯示,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中,只有1%實現盈利,4%持平,88%虧損,剩下的7%更是巨額虧損。
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便是生鮮一旦保存不當就很容易變質,自然不可能給消費者滿意的購物體驗,所以要想保證產品新鮮,就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財力等建造冷鏈配送體系。此外,生鮮冷鏈物流的成本較普通商品高出1-2倍,冷鏈成本占銷售額25%~40%。因此對于生鮮電商來說,不僅整個冷鏈物流建設成本高,回報時間也較長,大多數的生鮮電商都難以承受如此巨大的成本。

生鮮產品需求多元化,促使冷鏈服務加速轉型升級
一方面隨著節能環保的推進和政府對城市配送的管理,冷藏運輸車輛城市通行依舊困難,對冷鏈城市配送提出更多挑戰,將倒逼冷鏈行業企業不斷創新。另一方面新零售、冷鏈宅配、同城冷鏈需求也快速增長,訂單將越來越小批量、多頻次和個性化,電動冷藏車、冷鏈包裝、社區微倉等新技術和新模式將迎來快速發展。
據了解,近年來消費者對生鮮的保鮮要求程度越來越高,這就要求生鮮產品在不同運輸環節中要有不同溫區保存,為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。京東物流深入布局生鮮運輸設備,在全國建立了11個生鮮冷庫,這些冷庫的獨特之處就在于擁有深凍、冷凍、冷藏和溫控這四個溫區,能夠保障不同食品冷藏需求。不僅是冷凍,京東的冷藏車同樣擁有四大溫層,在最大程度上實現生鮮產品從產地、干線、倉儲、配送全程冷鏈無縫連接。
舉例說明,如“京東物流使用先進的、精細的冷鏈運輸設備讓京東在這個領域成為佼佼者,精細化、信息化戰略在競爭激烈的生鮮冷鏈物流行業的確很重要。
另外,智能化成各行各業大勢所趨,在生鮮物流行業無論是儲藏保鮮還是運輸配送,都少不了技術設備的支持。京東物流在智能時代背景下,借助互聯網新技術,在精細化冷庫中設立了快檢實驗室和分選加工設備,實力保障生鮮產品的優質屬性。全程質量監控制度作為京東物流五大舉措之一,利用智能化技術實現24小時全溫層濕度監控,把控產品新鮮品質。

政策密集出臺,加快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
不管在冷鏈食品的倉儲設施還是在運輸過程中,都應有一個嚴格的監管機制和標準,但當前我國生鮮電商方面的標準建設并不完善,標準化的滯后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感受,企業也常常面臨著較高折損率。
業內人士表示,生鮮產品的標準化管理當前存在不少難點,比如不能僅憑外觀給產品分等級,這意味著商家需要長期摸索才能實現生鮮產品的標準化,而只有不斷完善標準化才能讓生鮮產品的質量得到保障。
2017年我國促進冷鏈發展政策頻出,為我國冷鏈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方向。如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》,立足振興實體經濟,提出六大重點任務。其中之一構建農業供應鏈體系,推動建設農業供應鏈信息平臺,建立基于供應鏈的重要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機制,針對肉類、蔬菜、水產品、中藥材等,食用農產品等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全部納入追溯體系,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。
這也是國務院首次就供應鏈創新發展出臺指導性文件,將對提升我國供應鏈發展水平發揮重要作用。此次出臺的意見不僅明確了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思想,而且設定了發展目標,即到2020年,形成一批適合我國國情的供應鏈發展新技術和新模式,基本形成覆蓋我國重點產業的智慧供應鏈體系。